產生漏水。還有的有排水板,上面又用水泥抹平這樣不僅起不到防水作用反而起到了阻水作用,這是因為散落在排水板上的水泥阻止了雨水的流通,雨水溢出排水板,滲到混凝土里面。以上問題的解決方法是:在交角的下面可采用傳統的“漢瓦”(板瓦與滴水)施工方法施工。或者采用金屬排水板和粘貼卷材類材料,盡量減少水泥砂漿抹面工序,確實需要,應當仔細施工。在采用底瓦(板瓦)施工時,底瓦的寬度應在350mm~460mm之間,并制作成一種特殊形狀的瓦。而這種瓦市面上少見,其寬度是根據漏水屋面的交角(陰角)部位的平均寬度測量出的并非是標準寬度,大家應當注意。在采用金屬排水板和卷材類材料時可以現場制作。
再次;天窗。目前市場上己有不少的成型產品,從防水角度上看可以說已經達到完美無缺的程度,然而為什么在該部位還要漏水呢?本人在維修過程中發現:該處的防水施工處與原來的防水層大都沒有交圈,它完全依靠上面的擋水板和四周的排水板防水,而通過擋水板下面的水它就無能為力了,因此通過擋水板下面的水,就會順著窗的邊流到房內。更可怕的是許多天窗的防水系統高于瓦面,防水系統置于瓦的上面,使水直接流到保護層、防水層流到保溫層里面并在里面聚積、形成滲漏的原泉。
最后;是煙囪、排氣口、檐溝的水落口。這些部位也都是滲漏的可疑點,施工時一定要按規范施工。雖然煙囪、排氣口部位出現較少,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水落口是極容易產生滲漏的地方,由于目前市場的水落口品種極少,有一種是塑料的,施工時如果將卷材采用熱復合法施工極易變形,采用涂膜材料施工后,再貼片材比較合適,但是有的塑料對于涂膜材料選擇性很強,當時只是假性粘貼,幾天后就會開裂。金屬、陶瓷類的水落口較好一些,但有的太小不好施工,也容易產生漏水,在此建議生產廠家多生產適用型的水落口,從防水施工容易操作上做文章。
另外;片材防水。目前在這種屋面上可施工的材料較多,而成品的天窗周圍一般采用的是SBS材料,在這方面要考慮到材料的兼容性的問題,SBS卷材防水在這類屋面上大部分采用的是砂巖面與板巖面的較多,在維修時發現:該類材料遭到破壞很難直觀的找到漏水點,查找漏水部位是大部分是鑿開防水層,順著防水層下面的水跡流向查找,或者早晨施工通過觀察防水層表面的濕度進行判斷,找出漏水點。我們在查找的時候,看到大部分的漏水點是集中在接縫的連接處,這些接縫的搭接縫都過度的長,有的達到20公分以上。關于接縫的搭接,我認為采用砂巖面、板巖面的卷材施工,并不是將接縫連接的越寬越好,而是要適度的搭接,過寬就會給施工人員產生施工松懈,火焰烘烤的不到位,過短拉力不夠。最適度的搭接寬度就是廠家在砂巖或板巖面層上的余留接縫帶。這是因為工人在施工過程中噴燈及噴槍的火焰一般都是順著上面材料烘烤,向下壓實。如果過寬連接,卷材的搭接點就會出現在砂(板巖)面上,由于砂子(板巖)之間的顆粒相互連續,膠結材料很難截斷水的通路。當你采用力壓實時,壓力就會在砂(板巖)面上先作用、粘結,余留的接縫帶就會容易遭成漏壓、粘結不實產生漏水。如果大面積的施工最好就是將卷材平行于屋檐施工。
綜合上述,屋面漏水是多方面的,大多數是工序之間忽視了防水,個人只顧在自己的工序段負責,不考慮工序的銜接。因此,解決的方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⑴、排水,從瓦上、天窗、煙囪、排氣空、瓦的交角處查看排水是否流暢將積水排走。
⑵、堵水,在輔設的防水層上面找出漏水點將防水層修補好把水堵住。
⑶、引水,這是最下等的做法,也就是說在找不到漏水點的情況下才使用的一種辦法,將積聚在保溫層中的水引到外邊,具體的做法如下: